西安招聘“35+”人群的就业情况如何?
西安招聘“35+”人群就业面临什么压力?近日,发布了一份《“35+”人群2022就业压力观察》(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内容显示,招聘市场的需求、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等多重因素导致“35+”人群的再就业空间被压缩,70%的“35+”人群在35岁前职业晋升停滞。同时,在就业压力下,这个群体
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35+”受访者平均投出的简历数量同比增长了近四分之一,但他们的面试机会却减少了20%。报告发现,“35岁+”受访者在线下场景(餐饮住宿、批发零售、建筑装饰、基础制造、城市服务等)从业者中占比明显较高。)比90后、90后更容易受到疫情和整体经济下行的正面影响,职业稳定性和再就业空间较差。
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我国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8年。整体来看,“35岁+”人群不具备再就业的学历竞争优势,导致可获得的工作岗位质量有限。
与此同时,“35+”人群面临职场上升空间递减的趋势。在敏捷的组织变革和扁平化管理的趋势下,超过60%的“35+”受访者仍处于非管理岗位。与此同时,70%的“35+”受访者表示,他们最后一次职业晋升是在35岁之前。35岁以后有过职业晋升的受访者,大多就职于金融证券公司、人工智能、专业服务、IT软件/数据服务、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等行业。
此外,报告发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进程加快了技术迭代的速度,这使得当前的雇主倾向于将有限的雇佣成本用于一些具有高度自主知识更新能力的“35+”人群,而从事标准操作或事务性工作的“35+”人群由于精力、身体素质、知识结构等原因,更容易被年轻群体或数字技术取代。
为了顺利再就业,“35+”人群不得不降低对再就业的要求。报告显示,选择再就业细分领域负责人的中小企业“降维求稳”心态明显。超过一半的“35+”受访者愿意尝试电子商务服务、官方账号或其他自媒体等新的就业形式。